Page 69 - 政协 第3期
P. 69

学习园地












                                          对当下民主党派


                             参政议政信息化工作的反思




                                               致公党区工委  王隆文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信息化工作流程要着眼于从                            主党派内部的资源来服务参政议政效率的提高。
           信息源跟踪到成果转化提交的整个过程,工作目标                                  2. 观点二 :类型论。类型论与工具论的区别是,

           要“效率”与“安全”兼顾,也要建立参政议政数                              后者关注的是信息化的技术手段,而前者是将参政
           据库,实现“找机构”“找专家”“找成果”三位一                             议政工作置于信息化尤其是网络化的空间中,根据
           体的功能,有效将民主党派成员身份界别多元的特                              网络化空间中产生的各类问题进行选题并完成相应

           质转化为服务参政议政的优势。                                      的成果。毫无疑问,信息化时代导致网络空间成为
               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信息化工作的功能定位                            了政治和公共生活的一个重要场域,在这一特殊场
              (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信息化工作功能定位                             域中产生了与传统政治参与模式不同的问题,如网

           的主流观点                                               络反腐、网络问政、网络民意调查等。可见,类型
               1. 观点一 :工具论。当前,这一论点在民主党                         论的观点更多的是把信息化作为参政议政工作的一
           派参政议政信息化工作的文献中占据较为主流的意                              个领域,相对忽视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在参政议政工

           见。其主要的观点是,要通过各种信息化的工具(如                             作中发挥的作用。
           互联网、各种新媒体、网络 APP 等)为民主党派参                              (二)客观、全面定位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

           政议政在技术层面上提供便利。不可否认,各种信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职能,必须在中国
           息化的媒介能够提高参政议政的效率。一些民主党                              共产党的领导下并坚定拥护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前
           派地方组织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如在网上                              提下去卓有成效地开展参政议政工作,信息化的条

           开辟“社情民意”提交平台、网络问卷填写平台。                              件或空间中也不例外。这决定了,民主党派在信息
           但是,这种思路和做法既没有突出民主党派本身的                              化的条件下参政议政定不是西方民主框架下的在野
           特质,也没有着眼于从信息层面如何去更好整合民                              党或反对党对执政党的对抗式监督,也不同于一般







          65  渝北政协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