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政协 第3期
P. 79

文化纵横








           或门口设摊,或沿阶摊店。在这些老境旧貌的小街,                             聚众数百,手捧供果,虔诚于山头举行祭祀典礼,
           为全镇最热闹的街道,特别是集期时,摩肩接踵,                              以求吉祥太平。
           人群如流,拥挤不堪。为何这里长时期都是最能接

           纳乡民赶集约会所在?其主要原因是上有房盖遮日                                              泉水好古井长青
           避雨,下有适应农民需要的众多铺店市场。真是名

           不虚传的商业街,步行街,休闲街。农民们说 : 要                                龙脑山下有清泉咽石,泉水四时不绝,龙藏寺
           去赶场走一走,游一游,相会最好是过街楼。                                后去重石岩山约半里许,有个龙浴井,其水清凉,
                                                               四时不涸,龙兴去鱼嘴大路旁于石香山附近的江家

                           风火墙巍然屹立                             祠堂侧有个凉水井,冬天水面热气腾腾,热天其水
                                                               清凉爽口。这些水井为乡邻百姓和过路行人无偿提
               笔者从小由石船至龙兴一路所见,石船太平街                            供最佳的天然饮料,无论伏暑、秋天,喝此井水谁

           禹王庙、下街三圣庙、街外行祠庙和孙家岩等大小                              都不会坏肚子。人们都说,龙兴的好山好水古井长
           寺庙都有高耸的墙垣,而今这些全都荡然无存。唯                              青真名不虚传。
           在龙兴场老街一座高耸风火墙垣完整巍然。据街坊
           老人说,解放前是某小姐的庄园,其墙垣高是为了                                              溶洞趣故事流传

           人家的火烧不了她家,她家的火也烧不了人家,特
           建风火墙为防火最好的屏障,确保其家安全。解放后,                                相传清代建庙在龙兴于洞者有傅家洞、圆觉洞、

           这庄园为区供销社驻地,为保人民经济单位的安全,                             万福洞等。这些洞庙今已毁。现存有洞者于龙藏寺
           这风火墙至今完好无损,也是显映古镇风貌标志。                              后山不远的有幽深高大能容数百人的干洞子 ; 在镇
                                                               之西约 10 里许的响水洞,其水流潺潺有声,古人

                           奇石多高耸入云                             曾题词赞美 ( 民国年间考察时,字迹已模糊难辨 );
                                                               在镇之北约 10 里许的锡壶洞,相传此洞天旱农民
               壁山村的石壁山,高 600 米,较该域区平均海                         车水戽水,其水位降至锡壶现则雨降,如因友好约

           拔 315 米 , 古书载石壁“峭壁嵯峨”,似天降石壁                         会缺锡壶盘碗和桌椅板凳,只要有借有还,求于此
           插入山间,下半截坠入山底。据当地老人讲,曾多                              洞即可提供利用,后因一歹人行骗借用不还,洞里
           次挖煤洞于此,见壁石又硬又厚无法掘进,只好躲                              锡壶桌凳皆不显灵了,只留下一个如壶的洞形于此。

           开另取他道。在这高的石壁上,于民国年间存在寺
           庙,常办庙会,唱戏,祈求天降丰年和平安。石香                                              摩崖刻古朴苍劲
           村的石香山,山顶盘石圆峻,卓立云表,形若香炉,

           俗称此山为“石香炉”,龙脑村的龙脑山,山高耸                                  石门村孙家岩清建寺庙所刻于岩斗大的“阿弥
           立形如龙头,古有寺庙。在民国年间,每逢元宵之                              陀佛”四字,皆正楷,丰满、古朴、遒劲 ; 岚垭村
           时 , 街上组织玩“龙灯”,必有乐队吹打,鞭炮齐鸣,                          石船山顶题记“嘉庆二年贼里乱,四方人民皆奔散”,






          75  渝北政协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