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11
P. 84
文化纵横
Wen Hua Zong Heng
首批命名的全国武术之乡——江北县
陈尚洁
1992 年 12 月 4 日,国家体委决定,首批命名四川省 步,既要珍惜成果,又要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发扬
江北县等 35 个县(市、区)为全国武术之乡。12 月 5 日, 成绩,弥补不足,再接再励,争取三、五年内奋勇进击把
在江北县两路镇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中国 我县创建成全国武术之乡。”全县人民围绕这一目标,按
武术协会主席、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院长张跃庭代表国家 照“巩固学校,发展农村,促进机关,推动全县”、“普及
体委宣布了首批命名决定,并授予江北县刻有“全国武术 与提高相结合,群众武术与竟技武术相结合,传统套路与
之乡”等字样的大理石牌和证书,来自全国各地 200 余名 散打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向前
代表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迈进。1989 年和 1992 年春,再获全省“武术之乡”的殊荣。
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奇葩,在江北县历史 1991 年 1 月 21 日国家体委发出《关于开展全国“武
悠久,群众喜爱。西周初江北县境为巴国领地,境内巴、 术之乡”评选活动的通知》中提出 :“全国首次评定于
賨民族勇武乐战,著于史册 ;到封建社会初期武术形成后 一九九二年进行,以后评选‘武术之乡’列为一项传统性
不断发展;元末明初的武术家张昆、刘金锭(女)名震一时。 活动,每三年评选一次。”其评选条件是 :①武术工作得
至清末,以周玉峰为代表的“周家拳”、以贺良春为代表 到县(市)政府重视和关怀,并采取具体措施施予以支持。
的“贺家拳”和以杨德广为代表的“杨家拳”在县内形成; ②体委有人负责武术工作,工作有计划和总结,有固定经
“九·一八”事件后,王子仁、赵子虬等一批外地拳师来 费,并取得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及社会团体
县定居,广传拳艺,逐步形成体系后,以赵子虬为代表的 的积极配合和支持。③积极宣传、推广武术,群众性武术
拳种影响最大。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活动开展广泛,经常参加武术活动的人数占本地总人口五
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对武术工作的领导。从 1972 年夏西 分之一以上,并有良好的武德武风。④武术竞赛活动活跃
南合成制药厂、两路地区力排“文化大革命”对武术工作 并形成传统,每年举行一次全县(市)武术比赛,并在省
的干挠和破坏,率先建立青年业余武术队后,经过 10 年 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⑤三分之一以上学校体育课中有武
由点到面逐步开展,全县恢复了少年儿童的训练工作,参 术课,每年举行一次本地区学校武术比赛。⑥县(市)区
加江津地区和市比赛初露头角,名列前茅。1977 年,县 机关、厂矿、企业、乡镇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展武术活动。
里将武术列为重点体育项目开展。为贯彻全国武术工作会 ⑦武术馆校有合格师资,其招生广告、教学内容、培训方
议(1982 年 12 月)和四川省武术工作会议(1983 年 6 月) 式方法等符合有关法令和政策规定。属于社团类的武术组
精神,1983 年 8 月 30 日,县人民政府发出《批转县体委“关 织按国家《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进行活动。⑧业余体
于在五年内把我县建成‘武术之乡’的报告”》,经过五年 校有武术班,配有专职教练员,能够为省、区、市输送武
的努力,于 1987 年 2 月 12 日,四川省体委命名江北县 术人才。⑨有一支包括武术教师、武术教练、武术裁判在
为全省第一个“武术之乡”。同年 4 月 18 日,县委、县政 内的技术骨干力量,并有培训制度。⑩积极创造条件,营
府又向全县人民发出“再接再励,争取三、五年内建成全 造训练比赛用的场馆,配备武术器械、服装、设备等,为
国武术之乡”的号召。县委副书记曾元禄在创建全省武术 武术活动持续开展打下物质基础。”省体委 2 月 23 日要求
之乡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总结表彰大会上说 :“武术源于 “尤其是我省第一个‘武术之乡’的重庆市江北县,应积
中华,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民族瑰宝,博大精深,内涵 极制定方案,争创全国武术之乡。”江北县于同年 3 月 20
丰富、深受群众喜爱。发展武术,是每个中国人应尽的爱 日,上报争创全国武术之乡的方案,县委、县人大、县政
国之心,责无旁贷。我们虽是全省第一个武术之乡,但仅 府、县政协多次研究,增添措施,使争创工作更加有领导,
仅是我们在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发展武术事业的第一 按计划持续的在全县范围深入开展,取得了明显效果,主
77 渝北政协 / 第 11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