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政协

扫描下载委员履职APP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委员风采

为了那一双双眼睛

来源:重庆颂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龙勤国 发布时间:2020-03-04

在我的办公桌上,有这样一张照片:一座焕然一新的吊脚楼前,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举起一幅画,亮晶晶的大眼睛像一潭清泉,装满了笑涡,充满了对远方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盼。

这个小男孩名叫游亮,是我在酉阳车田乡认识的。故事还得从2018个那个夏天说起,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的有关精神,重庆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共同组织了“艺术助力,助推酉阳车田乡脱贫攻坚”的艺术采风活动,作为渝北区人民政协委员、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我,有幸参与了这个活动。通过手中的画笔,我和其他艺术家一起,描绘和记录了车田的秀丽风景和人文风情,并在车田乡建立了“渝北区美协创作采风基地”。

那天,我和艺术家们穿越潺潺车田河,绕过巍巍天龙山,来到山色如黛的桐麻台。在一个被树林包围的山洼里,一栋栋吊脚楼突然出现在眼前。宁静的山村,时而传来的几声鸟鸣,让我们沉醉在这个古朴的寨子里。大家纷纷铺纸蘸墨,诗情画意喷薄而出。

就在我凝神创作之际,一个小小的身影悄悄站立在我身旁。只见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儿,穿着一件略微窄小的T恤,黑红的脸庞,亮晶晶的大眼睛像一潭清泉,直直地倾泻在我的画稿上。

“叔叔,你画的是我的家吗?”

“你住在这里啊?你的家很漂亮!”

“你画在画上的比我真正的家漂亮。”

“都漂亮啊,你看看,这里是厨房,这里是堂屋,这里应该是你的卧室吧。”我一一指点给他。

“不好,不好,我家里连电视都难得看上一回。”

我开始细细打量小男孩儿的家:木头吊脚楼看起来有些年月了,除了古朴,更有一种岁月的沧桑。这些,在我们的眼里,是非常好的创作素材。可是,对于生活在大山里的人来说,几乎就是落后的代名词。

“叔叔,我听老师说,城里有比山还高的楼,有比树还多的人,有比石头还多的车。”

“对啊,你进过城没有?”

“没有,”我发现男孩儿眼中的星星黯淡下来,“我家只有爸爸进过城。”

我的心里突然一酸。这里离酉阳县城七八十公里,属于深度贫困村,交通不便,村民难以走出大山。电视信号靠锅盖接收,受天气影响,信号时断时续。

我掏出手机,给他看比山还高的楼,比树还多的人,比石头还多的车……星星又飞回小男孩儿的眼睛里,那双大眼睛神采飞扬。

临别之际,我拿出一盒油画棒,连同把那幅画一起送给了孩子。

回到重庆,我们的采风作品在重庆美术馆展出,获得无数点赞。我们以画作为媒介,隆重而成功地推出了酉阳车田乡。从此,车田乡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淳朴民风开始出现在人们的朋友圈。

今年,我们再次走进车田乡,来到小男孩儿所在的桐麻台。只见一片绿树丛林之中,一个按照民宿风格蝶变出来的村寨焕发新颜。寨子里,原有的泥泞小路,变成了硬化的水泥路。家家户户之间的小道被石板路替代,包括小男孩儿家在内的老旧木房被改造一新,猪牛羊圈也都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公共厕所和供游客休憩的游亭……从院墙细节到整个民居,都完美无瑕地融入到了桐麻台原有的绿荫之中。

车田乡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看到小男孩儿那雀跃的眼神,看到桐麻台乡亲那一双双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的眼睛,作为政协委员的我,心里由衷的高兴。通过手中的画笔,我不断践行区委区府关于扶贫攻坚的文件精神,努力助推酉阳车田乡文旅发展,促进车田老百姓通过文旅发展,逐步走上“真脱贫,脱真贫”的道路。这是一名政协人应有的担当和情怀,也是政协人永不改变的初心和追求!

为了那一双双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的眼睛,为了践行这份初心和追求,在政协委员履职的道路上,我不断前行。从2017年开始,在区政协、区委宣传部和区美协的大力支持下,我连续三年策划了三届《巴山蜀水》中国画名家作品展暨论坛,策划了2017-2018两届中国(渝北)书法论坛暨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把全国知名书画家刘朴、冯建吴、陈航、邓建强等的作品引进渝北,邀请到全国美术评论家凌承纬等到会参与交流。

把大师及作品请进来,让渝北人民不出家门也能品味到全国顶级的艺术饕餮盛宴,不断坚定人民文化自信,这是政协委员的责任;以艺术为纽带,把渝北推出去,让全国书画家及广大艺术爱好者通过书画展,了解到“临空之城,山水渝北”的独特魅力,这是政协委员的家国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所有政协委员不懈的担当与使命!

那一双双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的眼睛,不管是出现在酉阳车田乡,还是出现在渝北大地,或是出现在全国哪个角落,都将成为指引我们奋斗的方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就是我们政协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了那一双双眼睛,我们将以更加矫健的步伐行进在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大路上!


== 附件下载==

上一篇信息:访区政协委员廖廷菊
下一篇信息:我为乡村建良言
渝北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