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生态小虫“救活”一池水
“碧津湖没有活水流入,湖水怎么变清澈”“目前碧津湖水质属于几类”……近日,渝北区政协主席彭建康一行人的身影出现在了碧津湖畔。望着一潭碧波粼粼、清澈见底的湖水,彭建康详细询问起了水污染的治理情况。
一直以来,碧津湖都是渝北著名城市景观之一,水域面积约40000平方米,平均水深3米,为城市景观用水。但是,由于其无源头活水,湖区水质渐渐变得浑浊、透明度降低,部分水域水质为Ⅴ类,一定程度影响了公园整体景观。美丽的碧津湖变得名不副实,成了一锅“浑浊的汤”,令人痛惜。
请来生态“救兵”
为了改善城区湖库水质,重塑园区“水清、气净、景美、生态、环保”的景观生态格局,2018年,渝北区政协多次助力,实地视察、调查研究,提出了“湖中适量放养具有净化功效的动植物,人为建立水生生态系统,抑制藻类的繁殖”“加大湖水水体及周边的清洁力度”等意见建议,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采纳。经区生态环境保护局牵头,最终决定采用“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技术,对碧津湖水体实施水生态修复。
食藻虫是一种经过驯化改良的大型枝角类浮游动物,以水体中的蓝绿藻、有机污染物等为主要食物,每天可吞食数十倍于自身体积的藻类和有机颗粒,迅速提高水体透明度,为沉水植物的生长创造绝佳条件。而且,这些食藻虫本身又是鱼类的天然饵料,会被鱼、虾等吃掉,迅速形成良性生态链。
一年多过去了,碧津湖水污染整治效果究竟如何?渝北区政协启动了碧津湖水污染防治“回头看”视察活动。
“水下森林”已成型
“现在的碧津湖清可见底,湖底的动植物都可看得清清楚楚。”“就是啊,湖底仿若一片‘森林’,就像把九寨沟的水搬来了一样!”“这真是我在渝北城区见过最清澈的湖了。”视察团成员被几句对话吸引,原来是一群市民正在湖边游玩。为了验证市民们的话,正在湖中清捞的工作人员拿出透明度盘(检测水体透明度的仪器)随意定格在一区域进行现场测试,手中带刻度的绳索一点一点放出,水下的仪器还清晰可见,视察团成员们心服口服。
“碧津湖美回来了,我们渝北人也有自己的‘小九寨’了。”听到相关负责人的介绍,委员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点赞”。
委员们对碧津湖水环境整治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建议要继续坚持建、治、管、改四措并举,科学治理水环境,持续巩固水环境整治成效,加强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的宣教工作,并呼吁更多的市民珍惜水资源、爱护水环境、参与水治理。
据了解,鉴于碧津湖水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渝北区已启动了双龙湖、龙舌湖、晚晴园、木鱼石公园水生态修复工作,预计今年全面完成,给市民休闲观光提供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