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下载委员履职APP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协要闻

区政协委员协商讨论“一府两院”工作等报告

来源:区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01-09



19参加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的区政协委员分组协商讨论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区人民检察院工作等报告,并围绕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思路、工作目标和任务提建议、话发展,现场气氛热烈。

在讨论现场,委员们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讨论,委员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思路清晰,提出的目标重点明确,是一份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两院”报告总结成绩客观,安排工作精当,充满着责任担当,“两院”紧紧围绕中心依法履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在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优化营商环境、助推完善社会治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为渝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紧扣当下热点 助力城乡发展

区政协委员袁成善对两江国际商务中心建设十分关注,经过大量的实地调研和实地考察,他建议,两江国际商务中心要从业态规划、品牌布局、招商、宣传、运营等进行顶层设计,形成“大业态套小业态”的多花齐放模式。统筹规划高端品牌、大品牌、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品牌、小众品牌、刚需大众化消费品牌的布局;培育“多元化夜间消费业态”,打造“夜吃、夜养、夜赏、夜玩、夜购”的五夜经济活力生活业态;从硬件设施上保障顾客购物体验,比如四大商业体修建步行道相链接,开通交通接驳车;设立出租车、网约车、专车停靠和等待点,晚间规定时间段专用停车场,配套更多的消费者休息区、室外厕所等。


区政协委员黄雪梅关注非住宅去库存问题,她认为渝北区非住宅库存问题对企业发展、业主都存在不利影响。因此,她建议,一是由政府搭台,继续开展“非住宅去库存”的惠民活动,对购买非住宅的业主进行消费补贴。二是相关银行给予金融支持,放宽对购买非住宅的市民的贷款审批条件。三是建议非住宅如公寓开放水、电、汽三通,并在去库存阶段对水、电、汽费也给予一定的折扣,方便刚需住户入住。四是参照其他城市,对购买公寓的刚需业主放宽落户要求、落户政策,让他们和住宅业主享有同等的落户条件。


“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我区‘四好农村路’建成2184公里,农村客运实现2元一票制’,联通城乡、连接川渝的南北大道全线通车,‘十纵十横’骨架路网基本成型,我感受颇深。”区政协委员裴勇表示,虽然渝北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但围绕乡村基础设施布局上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他建议,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建成农村体育环形步道,逐步优化成为美丽乡村马拉松赛道,形成固定体育赛事品牌,同时完善环形步道功能配套,如厕所、休闲条凳、避雨亭等,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其次,在沿环形步道布局体验式科普点,设立研学基地,让城市来乡村旅游的游客了解农业知识,感受乡村魅力。鼓励专业技术人员下村,建立专业技术专家大院,切实解决农村农业技术人员欠缺问题。


 

聚焦民生实事 积极建言献策

养老作为民生要计,一直是区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在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养老需求逐渐加剧的情况下,如何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美好,政协委员杨剑表示,除推进普惠性社区养老机构建设、建立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外,老人的营养均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他建议,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社会力量、社会组织,为老年人配备合理的营养膳食,不断加强老年助餐服务,加强养老机构老年人特殊营养膳食的管理,建立健全养老机构营养讲师和配餐队伍建设,设置养老机构营养餐配备标准,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区政协委员韩玉平关注了就业问题。他认为,就业关系民生,做好就业工作,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将产生积极作用。他建议,政府要加力,要建立起区域上下联动的就业领导小组机制,对全区就业工作进行统筹;政策要加码,从稳定就业总量、扩大就业增量、提升就业质量出发,制定更多稳企稳岗稳就业的措施;责任要加压,要把就业纳入部门、镇街考核硬指标,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就业问题;市场要加强,要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合理利用市人力资源产业园在我区的优势,打造覆盖全域的公共就业平台,让居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便就业。


区政协委员周远征关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问题。在他看来,目前重庆新能源汽车正在迎来高速发展的新契机,相关配套产业链拥有广阔的空间,譬如新能源换电站建设。他建议,渝北区可以加强与相关车企的沟通,提前介入企业新能源换电站建设布局当中,为产业规模化建设奠定基础。梳理分析国内新能源车企中对于换电模式有直接需求的企业,挖掘商机,以便在未来发展中占据先机。同时,在有条件的小区,尽可能设立统一标准的小区小型换电站,避免业主各自为政局面、降低安全隐患。


区政协委员欧亚洪关注了残障人士权益问题。他建议,我区应该加大对残障人士的关注力度,一是加大区内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力度,让残障人士居家、出行更加安全;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扭转社会上对残障人士的偏见,给残障人士走出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残障人士多设置公益就业岗位,助力他们正常生活、工作;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成立邻里互助小组,就近帮助残障人士,提升残障人士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关注未成年人 护航健康成长

两院报告中提出,过去五年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成绩突出,法院成立了‘法护未来工作室’,选10干警担任辖区学校法治副校长,承办《民法典》宣传进校园全市法院重点联络活动;检察院持续开展‘莎姐’法治进校园活动,选派11干部担任辖区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到74所学校开展普法宣讲。”区政协委员费良全表示,作为教育人,他对两院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上做出的成就深表感谢。对于青少年保护工作,他希望两院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与学校德育处对接,通过宣传展板、宣传资料、媒体平台普及好的法律案例、法律知识,让青少年和学生家长更了解青少年保护的法律知识。同时希望检察院出台的全市首个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工作机制、防控校园欺凌机制能在全区中小学进行多推广。


“法院报告以数据、案例说话,内容丰富、数据翔实、思路清晰,总结成绩实事求是,部署工作重点突出。”政协委员王燕表示,各种数据来看,近年来,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夯实队伍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尤其是“庭审进社区”这一举措极具教育意义,让司法更有温度、更有力度。她建议,区法院要加大普法宣传、法制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的力度,以鲜活生动的案例让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零距离感知法律、尊重法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形成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用法的良好氛围,从源头上遏制违法犯罪的现象发生。


今年11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该法的颁布使家庭教育的作用愈发凸显。区政协委员魏莉认为,“双减”政策背景下后,畅通学校和家庭的沟通渠道尤为重要。为推动该法在我区顺利实施,建议渝北应组织全区专家团队,进行专题研讨,并在全区推广,这既是法制宣传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建设“四个大区”和“标杆城区”的需要。一是开办“渝智家”家长学校或者家长学习资源库,采用“线上+线下”模式,对家长进行该法的宣传,助力家校共育。二是鼓励教师加大家访的力度,深入学生家庭,了解该法的实施情况,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三是探索建立家长学分档案、考核机制,让家长持证才上岗,或者让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毕业。四是畅通渠道,开通网络热线,专业的人对在家庭教育中有“诉求”的学生和家长能给予回应、建议或者干预。


区政协委员刘金华关注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问题。他说,过去五年里,渝北检察院创新举措,加大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建议,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包括身心健康,在未来工作中,希望各界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加大关注力度。不仅要关注未成年人本人的心理健康成长,也要站在家庭教育的程度,把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纳入思考,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更良好的环境。


 


== 附件下载==